归庄小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教科室主任“七个一工程”工作总结
根据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提出的教科室主任要履行好“科教融合‘七个一’ 工程”,归庄小学在学期初认真制定计划,坚持“科研融合”的基本原则,优化理念,创新方法,扎扎实实做好“七个一”工程,努力提升归庄小学教科研水平。下面就本学期的“七个一”工程作如下总结。
1.定好一份计划
期初根据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处的要求,认真定好“七个一”计划、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各类课题学期研究工作计划等,旨在规划好本学期的工作目标与任务。
2.开展一次科研活动
2024年10月至11月,归庄小学开展了“提升学习品质,构建活力课堂”的课题研究优质课评比活动。参赛老师们高度重视本次活动,都精心准备,从深研课标、备课、设计观察量表开始,努力学习,积极进行组内研讨,设计课堂学习活动。
数学组的蒋艳雯、周亦雯两位老师分别围绕“指向空间观念培养的小学数学单元长作业设计的实施路径研究”、“基于长周期作业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路径探寻”两大研究主题执教了《平移和旋转》一课,三位老师把生活情境与数学知识结合,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生生的现象中感受平移和旋转,体会到原来数学是这么地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语文组的李颖、李盼盼老师围绕对比阅读、深入阅读两大主题进行了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两位老师紧扣习作单元语文要素,以“说明白了”为主线,通过对比阅读展开教学,采用由扶到放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作家布封的人性化笔触,体会课文形象化的描写方法,并依据学情巧设二选一的小练笔,让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做到读写完美对接。
英语组的许婷婷、韩朋静老师围绕“How many?”展开话题及场景的设置,在对话交流中,学习数字13-19的英语表达,其对话与上个单元关系密切,如Look at…,How many…do you have? 等。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会数字的表达,并能切实感受到学习的实际价值,同时也可以为日后活用语言打下基础。3. 读好一本书
本学期教科室组织全校教师利用暑假时间读一本好书,书目为《势不可挡的学习》。归庄小学青年教师共同体每月进行《燃荻》的读书心得交流活动。通过读书交流活动,老师们厘清了教与学的关系,学会了系统思考,通过七大基本要素(设计、展开、巩固、评价、调整、管理、领导),释放学生潜能。发挥学生优势,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4.参与一个课题
本学期,我和张琪老师共同共同主持的江苏省教育学会课题《学科融合视域下的小学数学长周期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继续推进研究。2024年10月,课题组的蒋艳雯、周亦雯两位老师分别围绕“指向空间观念培养的小学数学单元长作业设计的实施路径研究”、“基于长周期作业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路径探寻”两大研究主题执教了《平移和旋转》一课,三位老师把生活情境与数学知识结合,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生生的现象中感受平移和旋转,体会到原来数学是这么地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此外,我也积极配合学校团队推进苏州市“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延时服务超市”运行方略的实践研究》以及太仓市十四五规划课题《项目化学习推动下“小农夫”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的研究。下学期,苏州市“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延时服务超市”运行方略的实践研究》将进行结题。
5.带好一个团队
课题的研究需要一个积极向上、志趣相投、和谐奋进的团队,作为教科室主任,认真带好课题核心组这一团队。每月定期进行理论学习,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科教融合”为理念,引导团队老师立足课堂,积极实践。一学期中,课题核心组老师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多位老师的论文在省市级获奖并发表。
6.做好一次讲座
2024年12月23日下午,教科室的张晓航老师在归庄小学青年教师共同体活动中进行了“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课堂实践”的讲座,张老师围绕周亦雯老师执教的《平移和旋转》一课,从表象概念的建构、应用意识的培养以及单元长周期作业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讲解,立足课堂,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7.推荐一批成果
作为教科室主任,总是尽心尽力地将老师的研究成果向上推荐,让老师的科研成果、学校的科研成果在区域乃至更广的范围发挥辐射作用。
据统计,本学期,我校教师的论文在省级杂志发表的有4篇。苏州市、太仓市获奖8篇。
本学期,教科室认真组织教师参与论文评选和投稿,做好相关活动的通知和督促,截至6月底,有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
其中,张蓉芳老师的论文《指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英语教学路径探寻》发表《小学教学参考》,张琪老师的论文《多学科融合的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探讨》发表于《启迪》,周亦雯老师的《多维发力,构建小学数学的“生动课堂”的策略研究》发表于《数学之友》,李盼盼老师的《以陶行知生活化理论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表于《启迪》。。另外还有4篇文章分别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