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提质增效,推动教学核心质量持续发展
1.深化常规管理,强化教学质量意识
一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通过开展日常教学督查督促教师规范执行课程计划,引导教师自觉规范个人教学行为,教好每一门课程。二是有效落实督查制度,通过六认真检查、随机调研、年级督导等方式,加大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教学常规的监督检查力度,落实“减负增效”。三是抓好质量调研,通过学科阶段检测及期中、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分析存在问题,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四是加强对青年教师、薄弱学科教师的校内督导,开展随堂听课、跟踪听课等检查形式,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备课组内进行指导,促进教师成长,进一步提升质量。
2.构建研训一体,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加强两组建设,把握教材、落实新课标理念,推动教师学科素养。二是加强“活力课堂”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校本培训活动为抓手,结合和江苏省教育学会课题《学科融合视域下的小学数学长周期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苏州市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农村小学“延时服务超市”运行方略的实践研究》、太仓市十四五规划课题《项目化学习推动下“小农夫”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的研究,聚焦学生学习品质,转变教学方式,进行课程融合,延展实践过程,发挥骨干示范、引领,打造“活力课堂”。三是加强青共体建设,加速青年教师成长。做好“青蓝工程”建设,有序开展青共体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更多更广阔的平台,推动青年教师更快成长。
3.丰富校本课程,提升学生学习品质
一是落实阅读课程,营造书香校园。一是开展好课外阅读,丰富读书活动。完善学校全科阅读课程实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持续打造书香校园。二是开发社团课程,挖掘学生特长。结合《农村小学“延时服务超市”运行方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不断优化少年宫社团活动,踊跃参与各级比赛,活跃学生课余生活,拓展学生学科素养。三是开展幼小、小初衔接活动 ,实现成功过渡。与归庄幼儿园、沙溪第一中学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衔接活动。从课程设置、学生心理、学习习惯等各方面开展对接,帮助学生全方位、系统性的无缝衔接。
4.强化科学教育,提升科学素养。着力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科学教师要站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去深度思考,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上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要思考如果把学校科学教育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着力将科学教育贯穿在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各个阶段。加强对学生科学普及教育,定期开展科普知识竞赛,不断丰富科技教育的内涵。
四、夯基垒台,打实基础,用心用情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1.实施全员德育,提升德育管理水平
一是搭建队伍培育平台,提升专业素养。通过传帮带活动、月专题化学习培训、结合市级评比等活动,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养。二是提高队伍专业程度,发挥引领作用。依托青共体平台,组织初任班主任、青年班主任开展校级、市级的班主班主任培训、专业进阶培训,提升班主任、心理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等教师的专业引领能力。三是优化全员导师工作,构建育人新格局。构建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管理新格局,继续推进全员德育导师制工作,全面提升教师的育人专业化水平。
2.丰富德育主题活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用好用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本》、用好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组织开展“学习二十大 争做接班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青少年学生‘五心’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
(2)深化文明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文礼娃”评比、红领巾值日岗检查评比、月文明班评比等形式,对学生卫生打扫、文明用餐、勤学守纪、文明礼仪等进行教育引导。将八礼四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推进“润心”关爱行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双周一次课堂主阵地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加强心理教师专兼职队伍建设。关心关爱特殊学生,制定“一生一策一方案”的跟踪心理辅导。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推进心理专家进校园活动,定期开展师生团体心理辅导、心理讲座等,提高教师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提升心理健康服务水平。
(4)强化劳动教育建设,提升学生劳动综合素养。积极拓宽家校政社四维实践渠道,利用好学校“归璞田园”小农夫种植基地,开发小农夫特色课程,结合劳动节、劳动月、劳动周活动,开展“劳动最光荣”主题班会、升旗仪式、征文、手抄报、绘画、合唱、主题研学、美食节等,不断丰富学生劳动体验,提高劳动素养。
(5)落实家校社协同育人,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学生家长和社会教学资源,形成办学合力。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搭建起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的桥梁,形成由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新格局。调整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志愿者成员,成立膳食管理家长委员会,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长开放日”,“家长讲堂”,“家长志愿者进校园”“千名教师访万家”等活动,不断提升家长教育理念和育子能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休”的育人格局。
(6)开展好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学校党支部以“多元融合 实践育人”为“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建设为抓手,完善“三室两廊一园地”先锋阵地建设,丰富阵地功能和内涵,把学生廉洁教育纳入思政教育体系,把廉洁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把廉洁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用好勤廉教育专室、勤廉教育读本等,大力弘扬爱国守法、文明守信、勤廉节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尊重规则、抵制诱惑、正直无私、自律自强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健康的校园生态。
(7)结合多彩美育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结合学生节、艺术节、体育节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受益者,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
(8)夯实法治安全教育,构建安全和谐校园。加强学生法治教育、国防教育、禁毒教育、反诈教育等,依托12月4日宪法日,开展法治主题宣讲、升旗仪式、主题班会、手抄报等活动,使法治教育工作常规化、制度化。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和宣传,增强安全教育实效性,依托“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开展好每月的应急疏散演练,不断提升全体师生的自救自护能力,构建安全和谐校园。
(9)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加强学生环保教育。将环保教育纳入日常教学工作中,定期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积极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召开一次主题队会、布置一次环保作业、做一次环保宣传、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开展一次环保活动。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进课堂”活动,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人人都是垃圾分类宣传员。
3.加强体卫艺工作,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1)加强艺术教育。开齐上足教好音乐、美术课程,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爱好,都有一项特长。学校组织艺术节、国庆节、元旦等文艺活动,精心组织书画、大合唱、舞蹈等各类活动和比赛,为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提供平台,培养一批基本功扎实、有发展潜力的“小小艺术家”。
(2)落实体卫教育。开齐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落实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高“两操”质量,有效逐步降低学生近视率,肥胖率,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加强对师生健康知识、食品安全和常见病、传染病防控工作及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
五、注重内涵,锐意改革,多举措助力教科研深度融合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教科研素养
一是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开展广泛性阅读,同时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认真撰写读书心得,开展读书论坛活动夯实青年教师理论底蕴,增强内驱力。二是发动青年教师结合课题和区域要求开展文献研究,搜集优秀文章向上推荐汇编,充分利用好《燃荻》这一区域性学习资源,开展针对性强的校本学习。三是结合点菜培训和学校项目培训,有计划邀请一批科研学术专家来校现场讲座,传经送宝,进一步丰富教师的理论素养,拓宽科研眼界。同时组织本土本校的学科骨干教师开展校内辐射讲座,进行论文发布,为校内青年教师做好榜样引领。
2.立足课题研究,扎实推进,提高教科研水平
一是依托学校 “十四五”苏州市级规划课题:江苏省教育学会课题《学科融合视域下的小学数学长周期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苏州市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农村小学“延时服务超市”运行方略的实践研究》、太仓市十四五规划课题《项目化学习推动下“小农夫”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以及上学期教师个人申报的四个太仓市规划课题及微型课题开展研究工作,教科室组织分月例会及专题课题研讨,做好课题相关理论学习研讨和课例研究课的研磨,引导老师积极参与研究活动。以课题研究课为抓手,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素养,推动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工作。二是整合学校备课组、教研组研修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十四五”课题研究方案及相关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目标,探索与课题研究契合的内容开展课题研究课课例的设计与实践,推进教科研深度融合,提升教师课改研究与实践能力。三是依托“青年教师共同体”培养计划,组织青年教师学习相关课题研究理论,指导设计课题方案,借助协作活动进行方案打磨培训,做好在研课题的常态化研究、推进工作,同时积极申报“十四五”各级课题,推动新阶段课题研究。